我国是世界上淡水鱼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淡水鱼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二分之一。鱼类的生长繁殖不仅受遗传、环境等单因子的影响,还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然而,长期来,生产单位普遍存在着只注重产量,不讲究质量,不视种质,近亲交配,逆向选择的现象,出现了鱼类品种混乱。特别是随着水产苗种在国内东西南北的大交流,杂交鱼大量进入天然水体,使苗种达到了空前混乱的程度,鱼类天然基因库也出现了严重的“基因污染”,这对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近年来,水产生产的高速发展是依赖于消耗大量的生产资源和自然资源来维持的,从而造成水产资源不足、水质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种质资源被破坏等令人尴尬的局面。因此,开展鱼类的种质研究,不仅对保护和利用我国的水产养殖对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有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水产养殖“种子工程”的一项根本工作。
鱼类的种质研究包括鱼类形态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生长遗传标志、模型、DNA含量、营养成分等内容。其中,鱼类的形态特征是最具直观的种质表现之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淡水主要养殖鱼类种质研究》(李思发等著1998年2月第一版)一书,是目前我国关于鱼类种质标准参数研究最完善、最详尽的一项研究成果总结。它以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依据,联系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实际,从生物学性状、细胞遗传学特性、生化遗传学特性及成鱼营养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团头鲂、兴国红鲤、散鳞镜鲤、方正银鲫、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10种鱼作了比较研究和探索。可以说,这是一本颇有新意的淡水鱼类种质研究专著。它的特色和成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材料的代表性强,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我国养殖鱼类的主要种类,包括我国重要的传统养殖对象———鲢、鳙、草、青、鲤、鲫等经济鱼类;60年代开发的重要养殖对象———优良品种的代表团头鲂;70年代引进的世界重要的养殖鱼类———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10种鱼。研究样本都分别取自于自然水域的原种或保存良好的良种,而且,样本的数量高达10600余尾,测定的数据达30万个以上,对建立我国水产养殖苗种的生产体系,实现良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所选用的是历史较长、技术较为成熟、结果较可靠的方法,并采用了多学科相结合和统一的标准方法,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作出了可靠而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为我国鱼类原、良种监测提供了系统的基础数据,使实现我国的水产养殖“种子工程”有章可循,对淡水养殖鱼类种质鉴定、苗种生产体系及管理都有较大的用途。
三、本书对我国鱼类养殖的10种代表性鱼类作了深入详尽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可供鱼类原、良种生产单位和研究部门参考,也是鱼类原、良种生产和种质鉴定与评价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大大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对繁荣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书虽然仅是鱼类种质研究最完善详尽的一项研究成果,但所具有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足以说明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产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殷切地期望我国的专家、学者能进行更多的种质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效益更高的种质研究成果;我们也期望出版社能尽善尽美地出版这些利于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学术专著。